产后抑郁真的不是性格差、娇气、吃不得苦!
原创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
“她”从来没想过
被周围朋友都评为最乐观开朗的人
突然有一天会变化
而这个变化就在成为妈妈之后......
长期以来,大家对于产后抑郁都有着很多的不理解,不懂为啥就生个娃儿而已,妻子/媳妇/女儿就“莫理由”地哭哭啼啼、大发脾气,甚至曾经是过来人的婆婆也会这样“安慰”:
婆婆:“生孩子的痛你都遭得住,咋个带娃儿的苦就受不了呢?”
七大姑:“我看就是奶不太好,把奶催起来你心情就好了,多喝点蹄花汤!”
八大姨:“熬一下就对了,我们那会儿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!”
别想那些有的没的
那些婆婆、七大姑、八大姨
都好好学学~
认识产后抑郁
产后抑郁远不止是短暂的情绪低落。新手妈妈可能常常毫无缘由地落泪,以往热衷的活动如今索然无味,电视不想看、手机懒得刷;睡眠陷入混乱,要么难以入睡,要么半夜频繁惊醒后就睁眼到天亮;对宝宝过度担忧,一点点小动静就吓得心跳加速,反复查看;严重时,甚至不愿亲近宝宝,觉得生活灰暗无光,未来毫无希望,萌生出极端的念头。
成因探究
产后抑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生理上,内分泌的急剧变化和身体不适是重要诱因;心理上,角色转变的压力、心理准备不足和适应不良会加重焦虑;社会支持的缺乏、家庭关系的紧张以及经济压力等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;此外,遗传和产科因素同样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。
预防有招
孕期就开启学习模式。参加母婴护理培训,了解产后身体恢复、宝宝护理要点,提前模拟育儿场景,胸有成竹便能减少焦虑滋生。孕期适度散步、产后按身体状况增加活动量,从简单的室内踱步到产后康复操,运动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,带来好心情,助力身体复原。产检时多和医生交流心情,定期做孕期心理测评,将隐患扼杀在萌芽。
应对之策
自我调适
趁着宝宝小憩,新妈妈可以泡个热水澡、听几首轻柔的歌,跟着冥想APP深呼吸,放松紧绷的神经;写日记记录育儿日常,把烦恼写下来,让坏情绪从笔尖溜走。
家庭支持
丈夫要成为坚强后盾,主动承担夜间喂奶、换尿布任务,白天陪妻子散步、聊天;长辈少些经验之谈,多尊重儿媳想法,齐心协力照顾宝宝,让新妈妈在温暖港湾安心休养。
医疗介入
若抑郁症状严重,别迟疑,立刻找精神心理科医生!药物治疗能调节紊乱的大脑化学物质,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,帮新妈妈扭转消极思维,重新拥抱生活。
产后抑郁并非无解难题,通过增强认识、营造和谐氛围、建立支持系统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,可以降低发病率。
对于已患病的产妇,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、恢复健康。让我们共同关注产后抑郁,关爱新妈妈,为她们创造一个健康、和谐、支持性的环境,让她们顺利迈过这道坎,尽情享受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与幸福~ |